巫鸿:以“材质艺术”重构中国美术史
时间:2025-02-22 02:06:35 来源:中原夏波网
新书《艺术与物性》 ,材质艺术引入旁不雅艺术的巫鸿第三视角“物性”
日前,新书《艺术与物性》由上海字画出书社正式出书,重构中国该书是美术由驰名美术史家 、艺评家 、材质艺术策展人巫鸿主持编著的巫鸿“中国材质艺术”丛书第一辑。丛书以专题合成方式 ,重构中国针对于中国艺术中的美术种种材质 ,揭示差距质料在中国美术史中的材质艺术紧张性 ,探究这些质料所承载的巫鸿历史、横蛮 、重构中国宗教 、美术政治 、材质艺术性别以及脑子上的巫鸿寄义。
在本辑《艺术与物性》中 ,重构中国巫鸿与外洋学者林伟正、刘礼红、黄爱伦的五篇文章,从史前时期到今世艺术 ,涵盖了中国美术史的全历程。内容上,它们分说聚焦于史前玉器以及特殊陶器、中古时期以差距材质制作的佛像 、物资横蛮与视觉横蛮中对于玻璃的运用、瓷的材质性以及清代皇家的磁器制作 ,以及今世中国艺术中的“材质艺术”潮水。
巫鸿以为 ,材质不光是艺术品的物资根基 ,也是艺术肉体表白的紧张前言。他在“图像”与“物件”的根基上 ,提出了第三视角——“物性”。
■珍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
1
甚么是“物性”?先说“图像”与“物件”。
鉴赏以及钻研艺术品的角度有多种。最罕用的角度是“图像” ,“图像”是人类缔造的视觉再现。近些年盛行的一种角度 ,是将视点从“图像”转移到“物件”上,不光钻研其制作 、组成、功能,而且查究其流通 、变异 、破损以及变更中的意思,也便是“物之性命” 。
巫鸿则提出了第三个钻研以及清晰艺术品的角度——“物性”。在书的前言